• 开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您当前的位置: 人大信息 > 代表工作
人大代表在行动|开平人大代表聚焦绿美生态 守护百年古树名木
发布日期:2025-08-28
来源:开平人大常委会网
打印
【字体:
内容导航:

在开平市大沙镇群联江湾村的密林深处,一株近350年树龄的见血封喉树静静矗立。它高达30余米,树干粗壮得需三人合抱,树身布满苍劲的纹路,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它是开平最高的古树名木,其独特的毒性与稀缺性,让它成为当地村民口中的“树中瑰宝”。

而在蚬冈镇,牛过塘古树公园的13株树龄达百年以上的樟树林荫如盖,成为一处网红露营打卡地。80岁的村民周伯轻抚着树干上如龙鳞般皲裂的树皮,喃喃自语:“这些树能保住,多亏了人大代表们啊。”在这片占地0.6公顷(9.3亩)的古树群里,13株百年樟树与1株枫香树静静矗立,它们不仅是开平市三级保护古树,更是人大力量推动绿美生态保护的生动见证。

从见血封喉树的“孤木成宝”到樟树林的“群落繁茂”,开平市人大的古树名木保护之路,体现了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担当与智慧。

一线调研 探寻古树“生存密码”

“这棵树要多加照看,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开平市人大代表李翠萍多次到大沙镇群联江湾村,为见血封喉树进行“体检”时向村委会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嘱托。她仔细观察树干的每一处细节,身旁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树高、冠幅、生长势等数据——这是她推动古树保护的“第一手资料”。

李翠萍与见血封喉树的结缘,始于一次人大代表视察活动。当时,村民反映“村子里有棵古树,几百年了”,她当即组织专业人员勘察,深挖这棵古树的历史与价值。“古树名木是‘活化石’,每一棵都承载着独特的生态与文化价值。”为此,她提交了《关于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的建议》,被列为开平市重点督办建议,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推动落实。

这份建议的背后,是人大代表们历时三个月的深入调研。他们走遍大沙镇的山岗村落,用皮尺丈量树围,用相机记录长势,甚至走访七八十岁的老人收集古树传说。“有位老人回忆,这棵见血封喉树是用清代华侨从南洋带回的种子栽种的,当年还用来驱赶野兽。”李翠萍说,“保护古树,既要懂得科学施策,也要留住文化记忆。”

创新实践 织密保护“制度网络”

走进蚬冈镇牛过塘古树公园,“两廊两亭两点”的人大元素格外醒目:代表学法长廊里,《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被制成图文展板;民意亭的留言本上,村民建议“增加古树科普牌”的字迹清晰可见;宪法宣誓点前,新当选的镇人大代表正庄严宣誓。这个开平市首个“人大主题公园”,也是江门市级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是制度创新保护古树的生动实践。

“我们在公园植入人大元素,就是要让保护古树从‘良心活’变成‘制度活’。”蚬冈镇人大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蚬冈镇,人大代表要当好“三员”:一是当好宣传员,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和人大主题公园等平台推动代表进站入网格,向群众传播生态文化,传播绿色能量,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当好示范员,积极参与古树保护的实践活动,通过定期巡查古树生长情况,记录并反馈古树的生长状态,及时提交意见建议。三是当好监督员,认真学习生态环境、古树保护等相关知识,督促构建全覆盖、网格化的森林资源立体监管体系,让古树“老有所养,老有所护”。

这些制度在牛过塘古树群的保护中成效显著。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堤岸加固”建议,镇政府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实施抛石护岸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三次否决不符合古树保护要求的施工方案。如今,加固后的堤岸稳固如磐,古树根系土壤含水量较之前提升40%。

在大沙镇,制度创新聚焦见血封喉树的特殊性。人大代表梁佩雪提出《关于加大保护古树名木工作力度的建议》,专门强调“对珍稀古树实行特别管护”。这份建议推动林业部门出台《见血封喉树保护专项方案》:划定保护红线、建立月度“体检”机制、设置专业防护设施。

如今,管护员每周巡查的记录表上,详细记录着养护内容,末尾还有管护员和人大代表的双重签名。这种“双签字”制度,是大沙镇人大根据代表建议创新的监督方式,确保管护责任落到实处。

为避免制度“空转”,开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及人大工作人员学习《江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并创新开展“代表问效”活动,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对林业部门进行专题询问。人大代表们针对古树名木保护中出现问题穷追不舍,最终推动林业、财政等部门不断完善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监督发力 筑牢绿色“防护屏障”

“这棵樟树的养护材料不合格,必须更换!”在一次蚬冈镇人大组织的古树保护“回头看”视察活动中,有代表发现了古树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并严肃指出。现场的林业技术员当即承诺:“三天内改用透气性更好的生态材料。”这种“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复查验收”的监督闭环,已成为开平市人大保护古树的“标准流程”。

监督的针对性体现在精准发力上。针对牛过塘古树群游客增多带来的压力,镇人大连续三年开展“公园管理专项监督”,推动出台《古树公园游客守则》,规定“禁止使用明火”等条款。人大代表们还创新“三查法”:日常巡查看外观、季度检查查台账、年度督查评成效。

“监督不是挑刺,而是为把工作做好。”这是人大代表们常说的一句话。

绿美共赢 提升古树“生态价值”

在蚬冈镇人大的建议下,牛过塘古树公园正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我们计划盘活闲置资源,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古树营地文旅项目,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该镇东和村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大沙镇则聚焦见血封喉树的“科普价值”。开平市人大代表梁佩雪提出“建设见血封喉树主题公园”的建议后,镇人大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开平市林业局拟在大沙镇群联江湾村建设古树公园,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这种绿美效益正在向全域扩散。开平市人大推动古树保护与生态建设结合,通过古树保护促进全域生态与经济发展。

开平市林业部门的数据显示,在人大监督推动下,开平市368棵古树全部实现登记在册,挂上保护牌,让古树名木万古长青。这些古树不仅是生态遗产,更是精神纽带,在人大代表的守护下,在制度创新的滋养中,将长青永续,见证开平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推荐
 
 粤ICP备05079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