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您当前的位置: 人大信息 > 基层人大
代表风采|塘口人大代表吴伟光:90后返乡创业的履职“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解锁无限可能
发布日期:2025-08-18
来源:塘口镇人大
打印
【字体:
内容导航:


在塘口镇的旷野田埂上,常常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脚步轻快的身影。他时而深入田间查看稻穗、玉米等农作物长势,时而与村民围坐树头田边畅谈农事琐事,时而又拿着图纸和年轻伙伴规划着农文旅基地的细节——他就是90后人大代表吴伟光。从中专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到扎根故土成为村干部,再到如今耕耘于“农文旅融合”新赛道的“新农人”,这位年轻人用脚步丈量乡土,用实干诠释担当,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一笔一画勾勒出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印记。

扎根乡土敢闯敢试,做产业振兴的“拓荒者”

立足乡土,大胆创新。吴伟光是一位90后塘口青年,起初他也和镇里大多数青年一样,在外求学,在外谋生,也曾迷茫过,也曾失望过,但后来还是毅然辞去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投身农业事业。如今他已扎根塘口7年多,期间不断突破自我、解锁各种可能,切实践行着“新农人”的现代使命以及塘口人大代表的履职担当,持续为塘口镇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2018年起担任魁草村村干部的六年里,吴伟光走遍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看着一片片撂荒的农田,心里总憋着一股劲。他深知,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为了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2023年底,他顶着“年轻人不务正业”的议论,承包了塘口镇魁草村500多亩撂荒的农田种植水稻,并成立了米站用于加工稻谷,从选种、育苗、插秧到加工、销售,一头扎进了水稻种植的“新课堂”,同时,这也是开平市悠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但吴伟光并不满足于单纯的生产和加工,在塘口镇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以及农文旅融合浪潮之下,吴伟光有了新的想法,他想在塘口打造一个农文旅的基地,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让更多年轻人返乡建设家乡,于是他和身为24届毕业生的年轻合伙人一拍即合,悠米农业应运而生。

悠米农业,全称是开平市悠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坐落于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魁草村,目前正处于初创阶段,悠米农业仍在摸索中前进。悠米农业专注于塘口镇本土特色作物种植,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覆盖选种、育苗、田间管理到采收全流程,让消费者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口鲜食皆有源可溯。同时,公司以水禾田生产基地为载体,设计沉浸式农业研学课程,配套田园餐饮等衍生服务,致力打造区域性农旅标杆项目。

无惧艰难,播种希望。在前进道路上,伟光也不是没有听说过反对的声音。村里部分老人家觉得,如今村里的农业几乎发展不起来了,哪能赚到钱;他身边同辈也都在外打拼,同样对发展家乡农业持怀疑态度。吴伟光摆摆手,“我回来就是要消除这些质疑,只要肯踏踏实实做下去,一样有出头之路”。

2024年6月,吴伟光刚加入优创公司,就在优创公司农业板块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与塘口潭溪村委会合作,利用潭溪闲置的农田资源种植玉米,自产自销,推进“一村一品”品牌建设。优品潭溪玉米种植项目开展以来也存在许多艰难险阻,遭遇虫害、恶劣天气这些是小事,而前期的筹备工作以及后期的上市销售才是曾令吴伟光头痛的主要难题。他常在朋友圈为优品潭溪玉米代言,给大伙展示什么叫鲜食玉米,他从单纯的上市销售到活化利用农田进行农文旅融合创新实践,更是自然教育的活教材。2025年3月,数百名幼儿园小朋友化身“玉米小侦探”,参与玉米研学活动,解锁优品潭溪玉米地新玩法。有了潭溪玉米这个模板,吴伟光开始着手计划塘口北义村大庇萝卜种植项目,“大庇萝卜比较甜口,不掉渣,适合重点推广种植,目前正在筹备阶段,希望能再次解锁田野上的密码,带动每个村发展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

深入一线倾听民声,做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我常常提醒自己,我既是当过村干部,也是一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同时,更是一名要为群众讲实话、办实事的人大代表”。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吴伟光的脚步更勤了,他履职尽责,依时出席人代会,积极参加各项人大和“三农”业务培训、视察调研、接待走访等活动,不断开阔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农业、农村、农民等政策的认识和思考。他身体力行,清晨的农田菜地里,他跟着农户看灌溉,深入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和经验,帮助农户解决发展种植业时遇到的困难;傍晚的村头巷尾,他听村民讲难处,了解他们的诉求;就连集市里的小卖部,都成了他联系群众的“驻脚处”、收集意见的“联络点”,他的履职初心就是要把村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转化为一件件高质量的建议。

在他的履职路上,满满地记载着村民的“急难愁盼”:“魁草龙和市场至四九圩路段没有安装路灯,晚上黑灯瞎火,群众出行不安全”“塘口多处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不利于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建议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呼吁推进龙和墟市场的人居环境整治”……这些琐碎的诉求,在吴伟光眼里都是“大事”。

三年多来,他围绕“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提出了10多件建议,分别涉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建农村道路、路灯安装、人居环境整治、农文旅发展等诸多领域。每一条建议都带着泥土的温度,推动纳入镇里民生实事办理日程,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和办理,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群众夜间出行安全等问题。“伟光这后生仔很实在,我们的诉求,他都能帮我们提上去、办下来。”这是村民们对他的高度评价。

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在担任魁草村干部期间,吴伟光的“敢担当”是出了名的,无论是份内份外、脏活累活,他任劳任怨亲自上阵,始终把村中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让我来,我年轻力壮,我不干谁来干”,吴伟光坚定地说道。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他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抗疫队伍,以村干部、人大代表、志愿者的多重身份,穿上红马甲守在了村口卡点。无论是寒冬酷暑,他顶着寒风和酷热挨家挨户走访摸排、参与核酸检测、接种疫苗等工作,他不辞劳苦,深入各村小组,登记来往车辆,为有需要的困难群众送菜送药,常常忙到深夜也没有任何怨言,全心全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平日里,谁家有困难,他总第一个到场:帮困难户申请低保,关心留守儿童,协调解决邻里纠纷……他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村民都说:“有事找伟光,肯定没错。”

2025年蚊媒传染病防控期间,正值塘口镇旅游旺季。为了让游客玩得安心,他主动当起“消杀员”,背着沉重的消杀设备,对塘口镇景区、民宿院落、田间沟渠进行全方位消杀。烈日下,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却笑着说:“我多跑一趟,游客就多一分安全,我们塘口的口碑就多一分保障。”

吴伟光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扎根乡土的生动注脚,也是乡村振兴大潮中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担当、砥砺奋进的真实写照。他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创新激活土地,用真心服务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了属于返乡创业“新农人”的加速度。正如他所说:“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是要我们俯下身子,把根扎在泥土里,把心放在群众中。”这份坚守与担当,希望能感染着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让希望的田野上,永远涌动着青春的活力和人大代表的风采。



相关推荐
 
 粤ICP备05079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