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您当前的位置: 人大要闻
开平市:两级人大代表齐助力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发布日期:2025-05-15
来源:开平人大常委会网
打印
【字体:
内容导航:

在侨乡开平,一座历史悠久的村落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中国哲学史家陈荣捷(1901年~1994年)的故里,开平市长沙街道三江社区南溟村(古称“南溟里”)承载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侨乡文化记忆。近年来,开平市人大深刻把握新时代人大侨务工作的职责使命,以陈荣捷故里活化工作为切入点,助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代表积极“鼓与呼”

在一次博物馆参观活动中,江门市人大代表、民建开平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梁洁芳了解到陈荣捷的事迹。陈荣捷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中国哲学史家、宋明理学权威,被誉为“把东方哲学文化思想最为完备地介绍到西方的中国大儒”。他于1901年8月出生于开平市长沙街道三江社区南溟村,于1936年赴美国,在美讲授中国哲学五十余年,是欧美学界公认的中国哲学研究领袖和新儒学研究泰斗。他编撰的《中国哲学资料书》以及翻译的《坛经》《传习录》《道德经》至今仍是英文世界的权威教科书,被誉为“北美大陆的儒家拓荒者”。

后来,梁洁芳来到陈荣捷的故里南溟村进行探访。通过村民的帮助,她找到了陈荣捷的祖居以及他小时候就读的私塾等。她深感陈荣捷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典范!“保护好陈荣捷的故居,宣传好陈荣捷的事迹,对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非常有意义。” 梁洁芳表示。

作为开平市长沙街道文体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开平市人大代表的李文海,对南溟村及其陈荣捷元素更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陈荣捷故居始建于20世纪初,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建筑已经出现瓦片破损、屋顶漏水甚至坍塌等问题,内部的家具和雕刻也不断受损。如何激活侨乡文化基因,让这座富有哲学气息的古村焕发新生,一直是李文海的心愿。

与南溟村相邻的地方,还有一座与陈荣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古村落——宝源坊。宝源坊是由开平、新会、台山等地陈姓华侨于1909年集资兴建,并于1915年建成。现存有福山咖啡第一人陈显彰的旧屋等许多与“侨”相关的元素。因此,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擦亮侨都岭南儒城的文化名片,梁洁芳先后于2024年和2025年在江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和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推进陈荣捷故里(南溟里、宝源坊)活化工作的建议。李文海则在2025年开平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了相关建议。他们建议将陈荣捷故里打造成为面向国际和港澳台的文化及侨务交流阵地。

人大及时跟踪推动

为回应人大代表的呼吁,助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开平市人大常委会于2024年2月28日、2025年3月24日,先后2次组织江门市人大代表开平团的有关代表到陈荣捷故居开展了视察活动;2025年4月9日,又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成员及有关市人大代表,聚焦“华侨华人文化保育和推广工作”,对陈荣捷故里活化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

代表们实地考察了陈荣捷祖居、履安家塾、琴轩别墅等历史建筑。针对年久失修导致的屋顶漏水、雕刻损毁等问题,他们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优先”的修缮建议。在活化工作方面,代表们强调要“留住乡愁记忆”,并建议结合村民的口述历史,深入挖掘陈荣捷与家乡之间的情感联结。

“要加强整体规划,建立健全普查、保护、研究、利用等制度机制。”“要创新活化利用,探索‘侨+乡村振兴’‘侨+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让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活’起来。”“要强化宣传推介,以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华侨古镇等平台为依托,以司徒美堂、陈荣捷等侨乡名人为线索,深入挖掘华侨华人文化的精神内涵,吸引更多华侨华人新生代了解祖辈的家国情怀。”“要依法依规保护利用华侨华人文化资源,充分尊重华侨华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吸引他们回到开平创业发展,为开平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在视察调研中,代表们聚焦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从陈荣捷故里活化工作延伸到全市华侨华人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政府全力推进落实

开平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推进陈荣捷故里活化工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把陈荣捷故里活化项目作为“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活化工作专班,大力发掘陈荣捷的爱国爱乡事迹和学术社会贡献,保护好侨乡传统村落及历史建筑,通过文化赋能推动古村落活化振兴与加快发展。工作方案具体包括对陈荣捷祖居、履安家塾进行修缮;对南溟村环境进行整治,恢复传统村落面貌;在南溟村布展,展示陈荣捷生平事迹;制作陈荣捷事迹宣传片;举行陈荣捷故里活化工作启动仪式;募集陈荣捷故里活化工作资金;成立陈荣捷研究基金,推动对陈荣捷学术生平的研究工作;打造社会实践基地和文化交流平台;推动南溟村与邻近的宝源坊联动发展文旅产业等。

梁洁芳和李文海作为专班的成员,积极参与活化各项工作。

细心的人发现,在陈荣捷故里活化项目的宣传小册子上,项目联系人“李先生”正是李文海本人。在活化工作开展前,李文海就频繁实地走访南溟村,与村干部、村民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民俗风情等,全面掌握古村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活化工作中,村中存在许多杂物房、杂树、蕉树、竹林、菜园等需要清理,这需要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李文海积极向村民宣传古村落活化的重要意义,鼓励村民参与古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工作。在他的努力下,许多村民积极参与到清理工作中,共同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期间,慕名前来南溟村参观考察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既有来自国内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也有来自海外的华侨华人以及陈荣捷的学生。梁洁芳和李文海积极参与接待和推介工作,当起了兼职解说员。2024年6月,在陈荣捷后人回乡寻根期间,梁洁芳还动员女儿参与翻译工作。

在开平市政府及长沙街道办事处的组织下,梁洁芳和李文海多次前往中山大学哲学系、岭南学院、五邑大学陈荣捷研究中心等单位,收集有关陈荣捷的资料,参加专家学者研讨会,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此外,他们还积极参与宣传资料的制作、陈荣捷后人回乡欢迎活动,以及动员热心企业、单位和个人支持活化工作。2024年7月,梁洁芳利用赴美探亲的机会,拜访了陈荣捷的后人,带回了大量陈荣捷生平的相册资料,为陈荣捷生平事迹的布展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4年12月8日,中国哲学史家陈荣捷故里活化启动仪式在南溟村举行。以“白鹿薪传一代宗”为主题的陈荣捷生平事迹展览也在当天顺利开放。江门市政府、开平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陈荣捷后人、中山大学领导等国内外社会各界嘉宾参加了启动仪式,收到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反响。

目前,陈荣捷故里活化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不仅要大声‘鼓与呼’,更要积极参与其中,合力把陈荣捷故里打造成为凝聚侨心、侨智、侨力的重要阵地。”李文海表示。

从代表的积极呼吁,到人大的跟踪监督,再到政府的有力落实,陈荣捷故里活化工作成为开平“侨”文章书写的生动注脚。

据了解,推进陈荣捷故里活化工作只是开平市持续推动华侨华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开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实施《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认真做好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开平银信)的保护传承,开展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及赤坎华侨古镇近代建筑群全要素数据资产建设工作,积极推进赤坎华侨古镇建设,全力打造世界级侨乡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以新的成效不断书写新时代“侨”的新篇章。


相关附件:

相关推荐
 
 主办:中共开平市委、开平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79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