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您当前的位置: 人大常委会 > 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 > 第十五次会议
关于开平市疾控及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8-06-05
来源:
打印
【字体:
内容导航:


——2018530日在开平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开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黄奕强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开平市疾控及公共卫生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预防为主”的卫生战略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力完善卫生防病体系,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稳妥有序开展,有效确保我市公共卫生安全,为市民群众提供及时、方便和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

(一)基础设施明显完善。市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建筑面积6445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1800平方米,设有理化、微生物和临床检验三个实验室,较好满足当前疾控工作的需要。近五年来,在国家、省和我市财政的支持下,先后投入600多万元购置各类仪器设备132台(套),进一步提升疾控中心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置、卫生检验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疫苗冷链运转等方面的能力。

(二)检测检查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水质、职业危害因素等类别的检测项目和人员健康体检工作,检测项目379项,比2013年增加68项。还先后取得计量认证合格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机构、食品检测机构等省级认定资质。重点加强职业健康检查,通过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和管理软件,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职业禁忌症和疑似职业病的检出能力不断提高。2017年职业健康检查人数2.4万人次,比2013年增加1.5万人次,覆盖的企业数496家,比2013年增加421家。

(三)疾控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积极加大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市疾控中心人员编制为65人。目前实际在编55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25人,占在编人员45.5%;本科以上学历28人,占在编人员50.9%。我市疾控中心先后获得广东省巾帼文明岗、江门市文明单位、江门市统筹党工青妇基层组织建设“五好”示范点等称号。

(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传染病监测和网络报告体系,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各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无发生甲类传染病,2017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45.96/十万,丙类传染病447.46/十万,比全省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别降低29.06%31.03%积极通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等各项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有效处置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疫情蔓延。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良好。我市进一步完善儿童预防接种机制,目前全市建成17个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每年为3万多儿童提供20多万剂次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一类疫苗接种率多年来均达到95%以上,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我市还积极加强对麻疹、腮腺炎等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疾病发病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实现27年无脊灰、40年无白喉、30年无乙脑、34年无百日咳的记录。同时,还积极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体会切切实实的获得感。2017年,我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43岁,超过省卫生强省指标要求(77岁),其中男性76.69岁,女性82.84岁。

(六)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行之有效。我市先后被定为国家第二、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形成“政府牵头、各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机制,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等一系列防治工作。目前我市已建成以市疾控中心为核心的艾滋病监测网络,建成艾滋病筛查实验室6间、筛查点16个。2015年在市中心医院建成艾滋病“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诊断、治疗、随访、心理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经过努力,艾滋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13-2017年新报告病例数分别为5450453441例。

(七)学校卫生工作稳步推进。我市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市疾控中心指导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完善传染病报告和因病缺勤报告制度,积极处置学校发生的各类疫情。同时,每年为我市9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健康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科学制定学生卫生保健措施。自2015年起,对我市中小学校开展教学环境监测和生活饮用水检测工作,目前已完成45家学校的检测工作,计划于2019年实现我市中小学校卫生监测全覆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难度加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员流动大,导致传染病流行风险增加,防控压力不断加大。肺结核病等旧传染病有死灰复燃的苗头,人感染禽流感等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另外,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增大防控难度。

(二)基本公共卫生发展不平衡。我市15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仅有6家卫生院共配备注册公共卫生医师16人,还有9家卫生院无公共卫生医师。大量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由非公卫专业人员担负,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三)检测设备检验能力退化。目前我市疾控中心大部分检验检测设备使用年限已超过10年,而且配置较低,自动化程度不高,已经不适应日益繁重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检测能力、效率均落后于邻近周边县市水平。

(四)运营压力逐年增加。市疾控中心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由我市财政全额保障,但办公经费、业务成本仍需通过开展经营性服务维持。但由于我市财力较紧张,且近年来“放管服”深入推进,疾控中心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空间逐渐压缩,运营压力增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健康开平建设战略与新时代疾控事业发展工作相结合,完善防治结合的分工协作机制,创新疾病综合防控工作模式,健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提升重大传染病的处置能力,控制疫情扩散。加快补齐基层建设短板,健全以市疾控中心为主体,各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疗服务点为基础,覆盖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健全政令畅通、分级负责、责任明确、保障有力、延伸到底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全面优化我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在引才、留才、育才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公共卫生医师等紧缺型人才引进,有效破解公共卫生人才的困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以及鼓励在职公共卫生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三)强化疾控能力建设。一是加大基础设备装备投入。参照国家制定的县级疾控中心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结合我市疾控工作实际情况,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增添和更新疾控中心仪器设备,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做好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工作。二是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中心工作效率和水平;强化应急技术储备,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三是强化疾控中心公益属性,按上级要求,逐步将基本医疗服务等经营性服务项目剥离,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提升疾控能力。

(四)加大公共卫生知识宣传力度。加强基本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尤其是二类疫苗知晓度,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和防病意识,增强群众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工作的自觉性。

7



相关附件:

相关推荐
 
 主办:中共开平市委、开平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79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