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您当前的位置: 人大信息 > 基层人大
代表风采|月山人大代表黄容英:扎根乡土办实事 履职为民促振兴
发布日期:2025-09-05
来源:开平人大常委会网
打印
【字体:
内容导航: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开平市人大代表黄容英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她履职路上的行动指南。多年来,她脚踩泥土、心系群众,在回应民声中践行承诺,在基层一线中传递温暖,在乡村振兴中彰显担当,用实干勾勒出基层人大代表的鲜明底色。


为民发声,让建议落地成“暖心事”

为群众发声”是黄容英的履职格言,她始终把倾听民声、解决民忧作为履职核心。多年来,她紧盯群众出行难题,持续为乡村“搭桥”,让一条条建议从诉求变为实效。

2023年,针对月山镇簕竹村平沙一桥老化破损的情况,她建言献策,推动该桥重修工程落地,让村民告别了“雨天难行、汛期担惊”的日子;2024年,她聚焦月山镇北二村委会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深入调研后提出重修北二村委会机耕桥的建议,推动桥梁顺利完工,解决了周边村民农耕及日常通行难题;2025年,立足大岗村实际,她又提出重修羊光坑机耕桥的建议,如今这一建议已纳入开平市微实事项目,桥梁正紧锣密鼓施工,预计9月初完工。

三座桥的变迁,是她持续为民发声的生动注脚。她积极出席开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类工作会议,将基层最真实的声音带上会场。这些桥梁不仅打通了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更成为连接代表与群众心与心的“连心桥”。从审议报告时的坦诚建言到聚焦痛点的精准发力,她用“说一件、办一件、成一件”的执着,让每一份建议都带着泥土的温度,每一次发声都指向民生的改善。

山镇北二村委会机耕桥修复前后对比


深耕基层,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代表证是她的“工作证”,走村入户是她的“必修课”。黄容英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优势,把履职现场搬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走进特困群众家,问生活冷暖;来到残疾人家中,听实际困难;走访退役军人,记诉求期盼。她的民情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出行安全”“生活环境”“公共服务”等群众关心的事,这些诉求通过大岗联络站的平台被一一梳理、转办,让群众的“急难愁盼”有人管、有人办。

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亲子禁毒活动


她积极参与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守护群众的健康安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迅速行动起来,通过村委会的广播、宣传栏张贴、微信群转发等途径,向广大村民普及基孔肯雅热的知识和防护措施。并积极参加辖区内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发动村民群众一起开展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带领大家将村内有积水的容器翻盆倒罐,消除积水杂物,从源头上切断蚊虫滋生链条。


深入街头巷尾清理积水


她深知“绿美是乡村的底色”,带着乡亲们种绿护绿,让“四小园”缀满村落,让植树活动年年延续,让大岗村在整洁雅致中透着生机。残疾人的轮椅旁、困难群众的屋檐下,总有她忙碌的身影——这份“把群众当家人”的贴近,让她成为乡亲们心中“能依靠、可信赖”的贴心人。

从倾听诉求到解决难题,从美化家园到守护健康,黄容英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回应期盼,成为群众眼中“能说话、办实事”的贴心代表。


积极参与“绿美广东”义务植树活动


攻坚振兴,当好乡村发展的“实干家”

在推进月山镇大岗村培育“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工作中,黄容英全身心扑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她走村串户宣传政策,让“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义家喻户晓,动员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让村民积极加入家乡建设中;参与村里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规划制定,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基础设施、培育乡风文明等出主意、想办法;主动联络在外乡贤,通过乡情座谈、项目推介等方式,引导乡贤返乡献智出力,捐资支持文物保护、教育设备更新等公益事业,让乡贤力量成为村庄发展的重要助力。她带领村民拧成一股绳,整合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为村庄发展攒足后劲

汗水浇灌出硕果如今的大岗村,产业有盼头、环境有看头、生活有甜头,这背后是黄容英和广大干部、乡亲们一起干出来的实效。

开展基层政策宣传


从田间地头的默默耕耘,到乡村振兴的主动作为,黄容英用实干诠释“人大代表”字的分量。她常说:“群众我,我当不群众。”这份初心,让她在基层履职的道路上步履坚定,在服务群众的征程中温暖前行,为开平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着代表力量。





相关推荐
 
 粤ICP备05079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