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您当前的位置: 人大信息 > 基层人大
代表风采|塘口人大代表刘素珍:步履丈量民意,实干收获民赞
发布日期:2025-09-12
来源:开平人大常委会网
打印
【字体:
内容导航:

在塘口镇潭溪村,提起刘素珍的名字,村民们总会露出会心的笑容。作为开平市人大代表,她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作为塘口镇潭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她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基础设施从“短板”变“样板”,村容村貌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盘活撂荒地带动村民发展富民产业。典型村培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世遗廊道建设……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让潭溪村焕发生机。她也因此成为村民心中当之无愧的村干部、人大代表。这份份荣誉的背后,是她对乡村故土的深情与担当。

为民代言的“热心人”:把群众呼声带上会场

刘素珍代表履职从来不含糊,市里、镇里的人大会议和活动,只要通知她,再忙也会挤出时间参加,提出的建议总是实实在在为民发声。

刘素珍积极履职并建言献策为民代言

塘口世遗廊道选线以南屏村和塘口高速城市客厅为南北两个端点,将塘口最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串联起来,为全力做好世遗廊道沿线4.2公里农房外立面整治工作,重点对潭溪圩沿线84间商铺住宅的外立面进行维修翻新。但在推进世遗廊道项目期间,施工中难免触及部分村小组的利益,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刘素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出席市人代会时以及镇人大组织的专题讨论会议上,她当机立断提出:“项目要推进,村民利益更要顾及,要建立定期协调机制,让施工方和村小组坐下来协商沟通,促进施工期间存在的纠纷问题有效解决。”这条建议被镇党委、镇政府采纳后,积极推动职能部门与施工方听取多方意见并协调化解矛盾,矛盾调解效率大幅提升,项目也得以如期推进。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启动时,她又敏锐地发现,部分村民对政策不理解、担心自家土地权益受损。为此,她在建议中强调:“土地是农民谋生的根基,潭溪有225亩的农田纳入全域土地整治,希望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求,整治前必须听取村民诉求,方案要接地气,不能搞‘一刀切’,要切实推进垦造水田和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经过她走村窜巷、挨家挨户宣传和做好解释工作,群众了解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目的、要求和成效。如今,潭溪村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完成,达到增加耕地、水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的目的。

每年人代会召开前,刘素珍总会揣怀着当好群众“代言人”的初心使命,拿着笔记本,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各村各户收集民情。“素珍,仁社村村道受工程施工车辆辗压,路面出现多处破裂和下塌现象,道路弯曲,右边是又深又高的河道,村民出入很不安全”“刘书记,三面光工程不牢固,灌溉渠的问题要反映上去”……村民的心里话、急难愁盼,都被她一一记录下来。她的日常记事本,成了她连接群众与政府的“连心册”,每年带到会上的建议,总能精准击中民生痛点,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刘素珍收集群众意见后,积极提出了《关于修整塘口镇潭溪村委会仁社村破损村道的建议》,并被纳入2023年开平市第二批民生“微实事”代表建议项目,获得支持专项资金对潭溪仁社村破损村道进行修整和改造,切实解决群众出行的安全问题。

心系群众的“当家人”:把村里事当成自己事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刘素珍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她的行动指南。

作为村“两委”的“主心骨”,她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每天早上,她回到办公室第一时间就是先翻看办公桌上的备忘录。村里的学习会、部署会、疫情防控、防火防洪等集中行动等,她从不缺席,还常常结合潭溪实际,把宣传政策“大道理”变成与村民“拉家常”,让医保、养老等民生政策走进家家户户。为了让信息传递“零距离”,她牵头村委会建了村小组长微信联络群,各项政策解读、通知提醒一键直达,村长们都说:“现在有了微信群,按一按手机就能收到信息,不象以前要逐个打电话找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了”。

刘素珍(左三)进村入户宣传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

面对村里的“老大难”,她从不退缩。以前,潭溪村的垃圾积存点臭气熏天,乱搭乱建更是随处可见。刘素珍带着村“两委”班子,带头拆自家的旧棚子,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进行“大扫除”,真正把“脏乱差”变成了“洁净美”,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新景象。

不仅如此,她还惦记着村民的“幸福感”:推进潭溪圩立面改造,让老旧圩焕发新活力;升级改造潭溪市场,让村民买菜更舒心;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和网红厕所建设,让乡村环境不断改善……如今的潭溪村,路宽了、景美了、人心暖了。

邻里有矛盾,她是“和事佬”;家庭有困难,她是“贴心人”。村里的矛盾纠纷,经她调解总能化干戈为玉帛,真正实现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潭溪村的和谐稳定,离不开她这个“当家人”的默默付出。

刘素珍(左一)进村宣传民生政策并与群众“拉家常”

带动致富的“引路人”:盘活撂荒地助村民增收

刘素珍深知,只有让村民的真正富起来,乡村才有发展。潭溪村的农田资源丰富,可不少土地因无人耕种而撂荒。她看在眼里,主动对接塘口优创公司,一拍即合搞起了玉米种植。经过无数次调研论证,她带着村“两委”班子摸索出一条“优创公司+合作社+公司”的发展之路。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塘口优创公司农好板块团队与潭溪村委会合作,利用潭溪闲置的农田资源种植玉米,自产自销,推进“一村一品”品牌建设,盘活潭溪撂荒田,从单纯的上市销售到活化利用农田进行农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刘素珍深入田间地头关注玉米的生长状况

“我们的玉米要种出特色!”她请来农技专家指导,坚持绿色种植,还琢磨着“农文旅融合”的新点子。2025年初,潭溪村的玉米地成了“网红打卡地”,数百名幼儿园小朋友化身“玉米小侦探”,在田间体验采摘、学习农耕知识。此次合作运营由优创公司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结算,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有效的拓宽了村企合作共赢的领域,带领潭溪村民走向富民强村之路。

刘素珍常说,乡村振兴不是喊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看着潭溪村一天天变美、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变好,她眼里有光、心中有暖。她表示,在退休前将继续发挥余热,带着潭溪村“两委”的大伙们接着干,站好自己最后的一班岗,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愿景,在潭溪村变成实实在在的幸福图景!

这就是刘素珍,一位把村民满意当作最大满足的人大代表,一位用责任担当书写乡村振兴答卷的“实干者”。


相关推荐
 
 粤ICP备05079694号